原创新闻

国内 商业 财经

黄金 金融 股票

期货金融

科技 行业 房产

银行 公司 消费

独家观察

生活 保险 海外

滚动 生活 期货

当前位置:原创 >

茶企如何打造中国立顿小罐茶 小罐茶另辟蹊径

文章来源:  发布时间: 2019-02-09 09:37:02  责任编辑:FGH56
+|-

改革开放几十年,中国的经济发展得非常的迅速,已经由原来的追求温饱,上升到了追求品质,如果我们中国的企业仍然停留在原来的水平原来的理念上。要想赢得市场的认可,那有可能吗?作为中国的传统行业,茶企也是一样的。钱十几块钱一大包的茶叶,老百姓也能喝得津津有味,可现在人们的口味越来越刁,就是高品质更符合现在消费习惯的茶,于是小罐茶应运而生,小罐茶有着超高的生产工艺,保留了中国传统茶叶的口味,而在包装营销等等方面又进行了升级创新。

茶叶,可以说是中国文化最具象征性的代表。它既是中国的特产,也是中华文化输出的载体。然而,这一古老产业的发展与今天的消费者生活需求极不匹配。“中国茶行业目前的现状,一方面是茶商困惑于茶叶销售疲软,另一方面消费者却在抱怨好茶难寻。”一位业内人士如此总结。

挣不到钱的“茶祖宗”

北京马连道是全国闻名的茶城,汇聚了成千上万家茶企。它们的门店设计几乎千篇一律:以茶厅、茶台为基本布局,四周墙壁上摆满大小、颜色全不重样的茶叶包装盒,价位从50元到5万元都有。客人走进店中,销售人员会马上迎上来,介绍他家的茶源自哪里,历史多悠久,哪位名人品过……然而,这并不能帮消费者判断茶的价值。

由于品种和工艺复杂,消费者想要摸清茶叶的门道,得花个一年半载。这实际上在无形中抬高了茶叶消费的市场门槛,把很多想喝茶又不懂茶的消费者隔绝在外。

尤其是中国年轻人,喝茶的已经越来越少。当你问一位年轻人,茶在他眼中是什么时,第一个回答可能是“土”,喝茶太LOW了;第二个是“老”,办公室里只有拿着保温杯的中年男人和端着茶缸子的老年人;80、90后一说喝茶这事都望而却步,觉得“罗嗦、太事”。

相比之下,国外喝茶的人数不容小觑。2006年,英国BBC网站曾经对“英国的国家象征”进行投票。其中,“一杯茶”以35.03%的得票率高居榜首。英国茶理事会顾问简·帕蒂格鲁接收采访时称,英国人每天总共喝掉1.65亿杯茶,平均每人1天3杯。

在美国,茶叶正成为继咖啡后消耗量排第二位的饮料。但美国人喝茶讲究方便和效率,偏爱袋装速泡茶和罐装冷饮茶。许多美国人分得出绿茶、红茶甚至乌龙茶,却从未见过茶叶的完整模样。

“茶和茶文化都源于中国,中国是名副其实的‘茶祖宗’,但中国茶在世界上缺乏影响力和美誉度,导致价格低廉,产、收比例颠倒。”2015年,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沈才土曾这样说过。

沈才土说,中国每年出口茶叶约30万吨,但出口的平均价格却只有每公斤1.9美元,折合人民币不到14块钱,平均茶价比印度低四成,比斯里兰卡低六成。除掉采茶、包装、运输等成本,中国茶企基本挣不到钱。

农产品还是消费品?

在中国茶行业,还有句很著名的话:“七万茶企不敌一个立顿。” 我国现有茶厂6.7万家,却没有几家真正有规模的企业,前100家企业加起来的市场份额不到10%。

我国的茶叶市场被形象地比喻为“有姓无名”。有姓,是指有品种,如龙井、铁观音等;无名,是指茶叶没有像立顿那样的品牌。消费者在购买时,往往只想到买普洱等某一品类,很少指定某一企业的品牌。中国茶叶市场3000亿元,但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企业,寥寥无几。

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?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、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认为,首先是主板要求的盘子往往比较大,但规模较大的国有企业,资本管理结构、盈利能力却与上市公司的要求有一定距离,而民营茶企往往规模又较小。

规模小的背后,是标准化的缺失;缺乏标准化,又直接导致了规模化受困。这样的恶性循环,究其原因,在于茶企业始终摆脱不了农产品思维。改革开放前,中国茶叶是计划经济,国家统销。改革开放后,茶行业一直缺乏集约化、标准化和品牌的充分洗礼。

现在很多茶企把茶做成了两个极端。一个极端是做农产品,在品质上一味强调产地,比如山头有多高,环境有多好,质量有多强;在销售上,集中在茶城和茶叶专卖店这些传统的渠道上;在计量上,以“斤”为单位。这些都是典型的农产品的传播、售卖和计量方式。第二个极端是把茶做成了纯粹的文化产品,做得太复杂,太“高深”,结果适当其反,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,会感觉很繁琐,并且和他们的关联度不大,从而失去耐心。

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王庆也表达过类似观点:“本来是希望文化搭台,茶叶唱戏,结果文化似乎又将中国茶业局限到了一个小范围内。”

解决这一问题,根本是要树立“消费品思维”。如果把茶定位为农产品,那么渠道就会集中在茶城、茶叶店这些传统的渠道中。如果我们把茶定位为消费品,我们思考的逻辑就会变得更加清晰。作为现代派中国茶定位的小罐茶,正在探索一条标准化和品牌化的新路径。譬如,联手8大名茶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师,将不同品类的茶以“小罐茶”的统一品牌形象出现,建立起消费者心中对于茶叶品牌的全新认知。

消费者走进小罐茶的店内,看到的是统一包装、统一价格、统一等级的茶叶,这让不懂茶的人也能简单买到好茶。品牌的基础是产品,好的产品应该是标准化、标签化的,消费者才容易理解和选择。

要“走出去”更要“走进去”

自古以来,茶不仅是中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,更是一种文化传承,一种社交礼仪。近年来,随着西方文化对中国人生活的影响,中国茶与当代国人的生活渐行渐远。面对茶文化的衰落,亟需有社会责任的茶企用现代高端消费品的理念,满足精英阶层对品质生活的追求,营造全新的现代茶文化。

同时,一带一路战略也为中国茶重新走向世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。以茶为媒,让喝茶变成人人可以享受的艺术,可以创新地为现代人提供一个中国式品质生活的“解决方案”,让“茶叶”重新成为世界指代中国的符号。

这种愿景能够实现吗?努力已经开始。

2016年,《农业部关于抓住机遇做强茶产业的意见》特别提到,支持产品品牌主体通过电视、报刊和新型媒体,大力宣传茶叶品牌;结合实施“一带一路”战略,组织品牌茶产品“走出去”,弘扬中国茶文化,创响中国茶品牌。

2016年,小罐茶联手米其林三星大厨Maxime Fanton,一起研发了融合了法式大餐和中国顶级茶元素的中西创意大餐。茶不仅可以配西餐,还可以成为制作餐点的绝佳食材。这场尽享品质生活的舌尖奇幻之旅,背后是茶叶代表中国文化重新走向世界的成功尝试。

2017年11月,在全球外交官之夜上,小罐茶作为指定的茶礼,让全球150多个国家的外交使节,领略现代派的中国茶。

中国茶如果不能让现代的年轻人喜欢,就无法真正地走向世界。

符合年轻人的生活习惯、审美习惯,也是与国际接轨,提高中国茶的科技含量。正如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、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所说:“茶文化要‘走出去’,更要‘走进去’,要与国外的文化相融合,才能真正被他人所接受。”

今年中国的茶产业发展的非常的迅速,茶叶的种植,茶叶的生产都在世界上占有很大的比例,但是利润却非常的低。中国的茶叶现在要走的是精品之路,中国传统茶叶的精髓不能丢,但是创新也不可少,要把传统的工艺和现代化的包装销售结合在一起,才能够赢得这个市场。

专题首页 | 中文财经网首页

原创
新闻

精彩
互动

独家
观察